小小集渔落子南通珠海:2025 年能否再掀泰式餐饮新浪潮?

发布时间:2025/03/28

小小集渔泰式大排档

2025 年 3 月,小小集渔宣布连续签约江苏南通店与广东珠海横琴口岸店,这两家新店的落地不仅标志着品牌全国化布局的加速,更折射出其对区域经济与消费趋势的精准洞察。在经历了三年蛰伏期后,这个源自成都的泰式大排档品牌正以 "产品本地化 + 场景创新 + 文化赋能" 的组合拳,试图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中开辟新赛道。

一、双城布局:锚定区域经济新增长极

南通店的签约,是小小集渔深耕长三角经济带的重要一步。作为 "南黄海蓝色粮仓",南通拥有全国领先的海洋渔业资源,2024 年水产品总产量突破 50 万吨。品牌团队敏锐捕捉到当地 "渔业 + 文旅" 的融合趋势,计划将吕四海鲜与泰式烹饪技法结合,推出 "海鲜冬阴功"" 椰香文蛤 "等地域限定菜品。同时,门店将融入南通蓝印花布元素,打造" 江海文化 + 南洋风情 " 的沉浸式用餐场景,目标客群直指长三角地区年均 1.2 亿人次的文旅消费市场。


横琴口岸店的落子则瞄准粤港澳大湾区的跨境消费潜力。随着琴澳深度合作区 "分线管理" 政策实施,2025 年春节期间横琴消费市场同比激增 47%,琴鸣广场澳资品牌占比超 50%。小小集渔将借助澳门青年创业扶持政策,与当地葡式餐饮品牌联动,推出 "葡式咖喱蟹"" 澳门奶茶冰沙 "等创新菜品。同时,门店选址毗邻横琴口岸,通过" 泰式风味 + 跨境体验 "吸引日均 3.5 万人次的通关客流,打造" 湾区美食打卡第一站 "。

二、破局密码:供应链与本地化的双重进化

在经历了早期快速扩张的阵痛后,小小集渔 2025 年的重启之路更注重 "内功修炼"。品牌斥资 5000 万元在成都、上海、广州三地新建中央厨房,实现核心食材半成品 70% 标准化供应,单店出餐效率提升 40%。针对南通市场,品牌与启东鳗鱼养殖基地建立直供合作,开发 "鳗鱼泰式沙拉" 等特色产品,原料成本降低 25%。横琴店则依托澳门中联办的跨境供应链资源,实现泰国香料 48 小时直达,确保 "酸辣甜咸" 的地道风味。


本地化运营策略成为关键。南通店邀请非遗传承人参与空间设计,将蓝印花布、板鹞风筝等元素融入门店装饰;横琴店则与澳门设计师合作,打造葡式瓷砖与泰式绿植结合的混搭风格。在产品端,两地门店分别推出 "南通脆饼配椰浆" 和 "横琴蚝烙配泰式甜辣酱",将地域特色小吃与泰式酱料创新融合,形成差异化竞争力。

三、行业观察:泰式餐饮的突围路径

小小集渔的扩张折射出泰式餐饮的三大趋势:


  1. 品类细分:从早期的海鲜火锅向大排档、小吃等细分领域延伸,客单价下探至 50-80 元,覆盖更广泛消费群体

  2. 文化赋能:通过地域文化嫁接提升品牌溢价,如南通店将泰式风情与江海文化结合,客单价较普通门店高 20%

  3. 数字化升级:会员体系复购率提升至 45%,私域社群转化率达 18%,单客 LTV 突破 800 元


然而,品牌仍面临挑战: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毛利空间压缩,同质化竞争加剧使得新品生命周期缩短至 3 个月。对此,小小集渔启动 "千城千味" 计划,针对不同城市开发定制化口味,并通过抖音挑战赛、小红书笔记等内容营销保持热度。

四、2025 展望:能否复刻 "集渔神话"?

2017 年,母品牌集渔凭借 "泰式海鲜火锅 + 沉浸式服务" 模式创造单店年营收千万的神话。如今,小小集渔试图通过 "市井化定位 + 轻资产运营" 复制成功路径。


正如品牌创始人在签约仪式上所言:"我们不是简单的餐饮复制,而是输出一种充满烟火气的生活方式。" 当泰式风情邂逅江海文化,当跨境消费碰撞市井烟火,小小集渔的 2025 年,或许值得期待。